近年来,大屯镇积极推广使用植保无人机飞防技术,从源头上遏制病虫害的发生,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镇南果梨协会副会长马志义是当地第一个尝试无人机飞防的果农。马志义家种有1000余棵南果梨树,在侍弄果树中,他发现身边的果农年纪越来越大,人力成本也越来越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无人机,并购进一台“试水”后,又在第二年连续购进了5台并加以改装。马志义说:“我们当地果农都是在50到70岁之间,现在干活特别累,为了减少人力,我就买了无人机做飞防。飞防的效果非常好,又省力、又省时、又省钱,节约了很多成本。”马志义简单算了一笔账,无人机飞防的费用低于雇佣人力喷药,略高于种植户自己喷药。由于种植户年龄普遍偏大,基本都需要雇佣人力,所以,使用无人机飞防还是划算。
除了使用成本上的便利,在防治效率和技术手段上也高于人工撒药。马志义从技术角度讲解了无人机飞防和人工打药的区别:“我们这个要是打一千棵树,也就用半个小时。我们这个飞机是自己改装的,飞机从树上往下喷,再从地下返上来,全能打着。”随着人力成本逐年上升,种植户们开始寻求将科技与传统农业结合起来,无人机“飞防”将逐渐替代人工打药,成为种植户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