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重点工作 >公共服务 >教育领域信息
    鞍千教发〔2020〕23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0-11-25 02-36来源:教育局作者:点击:

    鞍千教发〔2020〕23号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的通知》要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强化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扭转中小学课外作业重量轻质、布置随意、批改不规范等问题,结合千山区教育实际,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中小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提高作业教育性、针对性、多样性和科学性,对促进中小学生健


    康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好有温度千山教育的重要意义。各学校要坚持正确作业管理导向,制定落实《意见》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措施,切实做好《意见》实施工作。加强对教师作业管理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将其纳入教师工作量。区教育局督导部门将把此项工作作为对各学校教育工作督导检查重要内容。

    千山区教育局监督举报电话:0412-2318961,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小学作业负担过重问题及时回应,认真查实,严肃处理。

    本通知从印发之日起执行。

     

    千山区教育局

    2020年11月25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义务教育阶段

    学生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为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进一步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加强中小学作业改革,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理解作业管理必要性

    1.准确把握作业性质。学校作业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育人要求布置给学生利用非课堂教学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课堂教学有效延伸,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深化,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

    2.充分认识作业功能。作业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组成部分,是学生吸收和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扩展知识领域、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方式;是教师了解、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反思和改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落实全面育人、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师资建设、做好新时期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抓手。

    二、理清原则思路,提高学生作业科学性

    3.立德树人和全面发展同行。教师要从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五育并举”,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出发,科学合理设计和布置作业,确保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4.基础性和科学性并重。作业设计与评价要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为前提,立足课堂和学生实际,以改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为出发点,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突出学科整体计划性和课程目标性,构建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循序渐进的体系。

    5.多样性和发展性并举。关注多维学习目标,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作业,多布置适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和过程性作业,逐步实现作业形式多样化、个性化。作业评价要淡化横向比较,发挥作业教学诊断和改进功能,既要关注作业结果,更要关注学生作业态度、作业习惯和作业过程,发挥作业多方面教育效益。

    三、优化设计布置,增强学生作业有效性

    6.科学设计作业。要加强作业研究,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丰富作业类型,把预习类作业、巩固类作业与阅读、探究、实践、合作、体验等类型作业相结合。围绕作业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通过选编、改编、自主创编等方式,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与学生实际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探索利用信息化等手段不断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科学性和有效性,坚决纠正通过大量机械重复作业提高成绩和升学率的做法。

    7.合理布置作业。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不得超越课程标准、超越课程进度、超越学生能力布置集体性学生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对书面作业检查并签字,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不得布置“繁、难、偏、旧”的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性作业和增加作业量的惩罚性作业;不得布置耗时长、动手难做、材料难找、过程繁杂以及机械性作业;教师不得通过网络、微信群、QQ、钉钉APP等媒介布置家庭作业和要求家长打卡签到。严禁给小学生布置电子作业,初中原则上不布置电子作业,如需必要,要严格控制电子作业时间,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加强用眼卫生教育。

    8.控制作业总量。各学校校长是控制作业量的第一责任人,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是控制作业量的直接负责人,班主任、科任老师是作业量的具体负责人。学校要组织好年级组、学科组,探索和创新有效方式,统筹管理,做好每学科作业量平衡工作。教师要提前试做拟布置的作业,把握作业难度与完成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45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要按学科确定作业时长,避免出现作业量超标现象。要探索多学科合作编制作业,建立相应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等环节责任人。九年级学生作业量可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适度开放。三至六年级学生晚上 9点前、初中学生晚上10点前确有困难,不能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第二天向教师说明情况后可以缓交作业。

    9.分层次布置作业。要尊重学生学习差异性、阶梯性,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反思阶段学习收获和问题,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倡导“基础作业+拓展作业”模式,适应学生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分层布置作业。鼓励通过“作业超市”等形式,为学习需求不同学生提供基础型作业、拓展型作业等可自主选择的个性化作业。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作业,研制导学案,杜绝不加选择的以翻印配套练习或以套题、成章、成册、成本布置作业现象。分层作业应注重于学生个性差异,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自主选择原则,杜绝等级在无形中越拉越大,造成群体歧视和学生自尊心伤害现象发生。

    10.创新作业形式。要推进作业模式改革,重视作业实践性、综合性,鼓励以阅读欣赏、社会实践等活动类作业代替书面作业,尤其要将家庭劳动、体育活动类作业纳入家庭作业任务,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综合实践类活动作业,鼓励学生撰写研究型论文。语文要布置阅读类和日记类等以提升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为主的作业,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要布置综合性、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布置相关素质提升作业,以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美术欣赏与创作、参与音乐舞蹈欣赏与训练等为主。倡导教师提出作业建议,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内容和形式,放手让学生设计或选择作业,给学生提供自主创造空间。

    11.积极推行“无作业日”。在小学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周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在初中正常上学期间,鼓励学校每月除双休日外,有一天不布置作业(或者语数外等学科中有一科不布置作业),提倡当天有课后服务的科目,当天不布置作业。利用“无作业日”,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休息调整、发展特长、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12.明确作业要求。要研究制订各学科作业评价标准,明确作业要求,既要有作业内容方面要求,也要有时间控制、书写质量、格式规范、完成过程等方面要求。明晰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评价标准进行作业的自评,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习主人。

    四、严格批改讲评,提升学生作业功能性

    13.规范作业批改。教师要根据作业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作业批改方式,做到有布置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纠必复批。作业批改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学生互批、小组批改为辅,提倡教师进行面批。倡导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不只用“×”号做出标识,要同时给予相应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展与进步,使用指导性和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增强信心和自我改进。可以根据作业类型和特点,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除了教师批阅外,可采取作品展评、展示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进行作业评价。

    14.及时进行作业反馈诊断。加强作业批改的及时反馈,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面批矫正或给予个别辅导,对学生作业中错误,必须督促学生订正,并做好复批工作。要加强作业批改的针对性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找学生思维上的障碍,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经历“感知一体验一经验”的学习历程,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素养。 通过分析学生作业错误原因,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教学难点。

    五、注重研究指导,保证学生作业针对性

    15.加强研究培训。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师训部门,要围绕作业设计科学性、有效性、发展性、多样性等开展专题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建立专门评价机制。要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进行作业管理专题培训,指导学校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有效掌握各类作业实施方法,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

    16.强化集体备课制度。要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重要内容,在了解学情基础上,突出作业研究在备课环节中的地位,提高教师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能力。落实作业设计集体备课制度,组织教师研读课程标准,梳理教材,明确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要求,理清学期目标、单元重点,做到备课组内作业布置一致性,并在学校进行备案,严格教、学、评一致,坚决杜绝教师个人随意布置作业和对作业加量。

    17.共建优质资源。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研部门要加强优质作业资源研发、评选与选用。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信息技术部门要指导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作业实效,做好共建共享电子作业资源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各学校要利用校本资源平台,建立各学科作业库,并将其作为课程资源建设重要内容。通过学科教师合作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作业资源,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减负增效目的。

    六、实施协同管理,实现作业管理长效性

    18.严格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各学校要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严格按照新知识内容一律“零起点”教学,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倡“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课上作业课上完、当堂任务当堂清”。小学、初中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尤其是九年级学生不得早于8:00安排统一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占用学生自习及午休时间授课。

    19.坚决控制考试数量。严禁随意增加考试频度和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不出偏、怪考题,考试难度适当。严禁公布考生个人或集体考试成绩、名次等信息,校内不得开展各班级学生考试成绩排名,不得炒作中考成绩。

    20.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禁在职教师参加校外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线上线下”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为校外机构或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各学校要把教师作业设计水平和作业实施效果等作为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重要内容。严格控制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不得安排教师到与教育教学无关场所开展专项工作,不得要求教师重复填报同类表格数据等,切实减轻教师负担,保障教师批改作业时间。

    21.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区教育局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22.强化家校合作。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委会、新媒体家校互动平台等渠道引导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理解作业设计、布置和批改等工作专业性,支持配合学校、教师的作业管理要求。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作业观,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鼓励家长主动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基础作业”,积极完成“拓展作业”。引导家长监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作业习惯,着力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向家长提供加强亲子沟通、实施时间管理、预防网络沉迷等专题辅导,加强教育政策正面宣传,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避免造成过重校外学习负担,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小时。

    七、强化保障措施,确保作业管理实效性

    23.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作业管理与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作业管理作为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提升教育理念,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教学常规,改进教学管理的重要抓手,科学构建作业管理机制。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作业管控领导小组,制定作业管理办法,明确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学科教师职责,层层落实责任。

    24.加强督导检查。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作业管理细则与评价标准,要明确年级、班级作业协调负责人,负责各学科作业布置数量和质量,关注各学科作业量均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区教育局将把作业管理实施情况作为规范办学行为的考核内容之一,将学校作业质量和作业负担等情况纳入考核内容。指导督促完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不定期对学校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检查、抽查,对严重违反《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等作业管理规定、造成重大社会不良影响事件,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追究相关人责任。

    25.加强宣传引导。区教育局将定期开展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情况调研,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各中小学积极探索和改革作业管理方式。积极宣传各学校在作业管理方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引领和带动更多学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推进作业管理改革。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关注学校长远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切实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