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规划信息 >专项规划
    千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4-10-14 02-24来源:政府办作者:点击:

     

    “十二五”期间是我区跨入农业机械化发展高级阶段的重要时期。按照区委、区政府“一手抓新城建设,一手抓农业发展”的要求,为提高我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千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的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区的农机化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已形成了较强的装备力量和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在抵御自然灾害、改变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用四个显著提高概括。

    1、农机装备水平显著提高。

    农机总动力:2010年底,全区农机总动力达18万千瓦,单位耕地拥有农机动力高于全省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
       农机拥有量:全区有拖拉机158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63台,小型拖拉机922台。耕作机械3376台,大中型配套机具617台,小型配套机具2759台。排灌机械1176台套,渔业机械11台套,果树机械650台套,运输机械4700台。

    2、农机作业水平显著提高。

    到2010年底,全区机耕整地面积17万亩,机耕水平92%,机械播种13万亩,机械播种水平67%,机械收获10万亩,其中水稻机械收获水平95%,玉米机械收获水平50%;粮食机械脱粒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机械运输占农村运输总量的80%。

    3、农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千山区着力抓好农机产业服务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重点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全区以宁远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9个,其固定资产都在30万元以上,特别是宁远农机股份合作社,目前已发展到拥有固定资产400余万元,占地7800平,钢结构库房400平,机具35套,年作业收入50万元,2010年被评为国家农机合作社示范点。

    4、农机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我们牢固树立防患于未然,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抓住农机安全生产不放松,为千山区农业生产,农民致富保驾护航。狠抓农机安全宣教、检查、治理三项工作,创新建立了区、镇、村、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的四级农机安全网,实现了连续15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09年,获得“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区”的荣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机保有量和总动力提升较快但农机装备结构有待优化,一些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

    2、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农机作业仍局限于粮食生产或大田作业,服务领域面比较窄,服务功能不强。

    “十二五”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路

    一、区划后农机化现状

    千山区区划前共有8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社区),耕地面积19万亩,农机总动力18万千瓦,综合农机化水平68%,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农机修理厂点19个。区划后农机总动力9.6万千瓦,耕地面积12.3万亩,农机化水平达到58%,农机专业合作社6户(旱田4户,果树2户)农机修理厂点和农机配件商店9户。

    二、发展目标:实现“三全农机”即“全程机械化、全域机械化、全季机械化”。

    1、到2015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9.64万千瓦,年均增长0.4%

    2、到2015年,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到71%,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

    3、年均新引进各类农业机械300台套以上。

    4、机整地全部实现机械化,大田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5、项目资金争取力度加大。年均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00万元以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50万元以上。

    6、每年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的原则。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要区别不同区域、不同情况,有选择、有针对性发展农业机械化,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不搞一种模式,不搞一刀切。

    2、坚持项目牵动的原则。以农机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好用活各种专项资金,打造精品工程,培育农机亮点。

    3、坚持农民自主自愿的原则。在提升农机装备能力,提高农机作业水平过程中,积极进行示范引导,不搞行政命令。

    四、发展布局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机械化新模式”,建设“一区两社、两带四园”。

    “一区”即建立高端农机商贸服务区。发展现代农机装备展示、现代农事体验、农机销售服务4S店“三位一体”的我国第一个农机产业服务综合体。

    “两社”即成立大田农机服务联合社和果树农机服务联合社。规范化、公司化、规模化运作农机合作社,提高其作业水平,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两带”即南部甘泉大田较集中的管饭、苏马台、双台子一线建设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带。东部驸马营至英不落、甘泉三台子村一线建成南果梨生产机械化示范带,力争进入省农机化项目区。

    “四园”即中部发展高标准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物理农业示范园区、畜牧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农机装备生产园区。

    新模式特点:要全方位体现农机化发展高级阶段的特征,开发和经营农机产业,打造高端农机商贸服务区。一是要综合农机化水平迅速提升,达到70%以上,进入农机化高级发展阶段,领先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二是要形成现代化农机服务产业。作为农机服务主体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实现由数量为主向质量为主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现代公司化经营转变。三是要跳出传统农机工作思维,由发展农机事业向开发农机产业转变,利用辽宁通海大道等“公路经济”便利,规划农机产业园,以农机装备制造为基础,招商引资,区别于农机大市场的销售形式,发展高端农机销售4s店,成为鞍山农机销售服务的新标杆。

    “十二五“期间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农机化项目争取和推进力度,进一步提高综合农机化水平。

    1、落实好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1)积极争取补贴资金。加大补贴力度,2011年计划争取资金1500万元。

      (2)科学引导,抓住重点。按照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先进适用的农机具。

    (3)阳光操作,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办事,杜绝不正之风,真正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4)坚持应补尽补的原则,最大范围满足我区农民购机需求,让我区农民买得到、买得起、用的好的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农机具。

    2、农业部水稻育秧插秧示范项目。力争该示范项目保质保量地完成,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验收。

    3、农业部现代物理农业项目。该项目是以种子物化处理和温室病虫害物理装置为主,将光、电、声、热、核等物理学原理通过一定的装备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生产环境防控和节本增收的有机结合。

    4、省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整地,全自动播种,工厂化育秧,机械化收获,全过程机械化作业,整地作业达到100%,机械育秧达80%,机收率达85%。

    5、省玉米保护性耕作和机械深松项目。实施面积为2万亩,重点突出机械收获秸秆还田和机械深松,促进农民节本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扶持农机产业主体,做大做强农机产业。

    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在资金技术、政策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对其服务模式,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服务能力给予全方位指导。同时,引导原有的浩刚等市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联合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公司化的大型农机服务联合社。力争每年新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建联合社1到2家。规范农机修理厂点和农机配件商店10家,扶持农机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加大招商引资和服务力度,引进大型农机销售企业。积极与省鉴定站,省推广站沟通协调,推进我区企业生产的产品纳入《辽宁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并配合企业搞好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应用。

    三、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促进我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结合我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新要求,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吸收农民入股,培育“田保姆”式的新型农民。发展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新模式,从而克服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和机械化高效大规模作业的矛盾。配合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以科技提高质量,同时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市转移,促进农民变市民,使我区农民成为“有田不下田,即打工又分钱的新式农民”。

    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农机合作社实行土地统种、统管、统收,发展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农户付给合作社机耕费,合作社充当“田保姆”的角色。二是合作社与农户签定土地流转合同(反包倒租),合作社将土地以适当价格统一承包,合作社向大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要效益。

    四、推广新机具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机科技水平。

    不断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示范,不断提高农机科技水平。重点推广的农机新技术9项:

    1、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

    2、玉米机械化深松技术。

    3、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

    4、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5、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

    6、物理农业在温室生产中应用技术。

    7、大田种子物理处理技术。

    8、玉米垄作平作试验技术。

    9、辽宁地区胡萝卜生产机械化试验技术。

    同时,抓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各类农机技术人员1600人次,农机管理技术人员300人,农机安全员500人次。

    五、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农民平安致富。

    进一步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确保农机安全生产无事故,巩固“全国平安示范县区”荣誉。

    1、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区、镇、村、农机户四级农机安全网络的作用。

    2、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实现农机安全进集市,进社区、进农户、进校园。

    3、加大农机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农机安全监督,确保新增机车上牌率100%,新增驾驶员办证率达100%。同时加强对农机具检查,做好田检路查,排除隐患。

    4、加强农机配件和农机修理网点的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农机市场,不断提高农机配件和农机维修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